动物房净化工程是围绕实验动物的生存环境、实验可靠性及人员安全构建的系统性环境控制工程,核心目标是通过精准调控空气洁净度、温湿度、压差、微生物浓度等关键参数,为实验动物提供稳定、无污染的标准化栖息环境,同时保障动物实验数据的准确性、重复性,以及操作人员的职业健康。其应用场景覆盖生物医药研发、高校科研、医疗器械检测、畜牧兽医等领域,是实验动物科学研究的 “基础硬件保障”。
动物房净化工程的设计需遵循四大核心原则,缺一不可:
- 洁净分级匹配原则:根据实验动物等级(如 SPF 级、无菌级、普通级)和实验类型,确定对应的空气洁净度等级(常见 ISO 5 级~ISO 8 级,即百级~十万级),避免过度净化造成资源浪费,或净化不足影响实验结果。
- 环境稳定性原则:温湿度、压差、换气次数等参数需长期保持稳定(如 SPF 级小鼠房温度控制在 20~26℃,湿度 40%~70%),波动范围需严格控制在 ±1℃、±5% 以内,防止动物应激反应影响实验数据。
- 生物安全隔离原则:通过合理的压差梯度(如清洁区→半污染区→污染区的压差依次降低 5~10Pa)、气流组织设计(避免交叉污染),以及独立的排风 / 回风系统,隔离不同品系、不同实验目的的动物,同时防止动物携带的微生物扩散至外部环境。
- 动物福利适配原则:在净化功能基础上,兼顾动物的行为需求(如通风系统避免强气流直吹动物笼具、噪声控制在 60dB 以下、避免强光直射),减少环境因素对动物福利的影响。